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及单位,并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进一步理解探究实验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生活中压强现象的认识与科学解释,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生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
难点: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理解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四、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脚小桌、海绵。
五、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实验(用两个手指用力向中间压一头削尖的铅笔)
提出问题: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两个手指的感受又有什么不同?并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参与实验
思考回答:根据力的平衡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手指受力相同。
铅笔尖的一端手指感觉更疼;
铅笔尖的一端凹陷的更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在感受的同时,进一步展示实验现象,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活动:同学们做得很好,回答得也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很多,在我们课本本节一开始的图片中,两位同学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但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吗?通过这两个实例,同学们有怎样的思考呢?你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活动: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回答:与压力作用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综合多个类似事例形成有关思维。
教师活动:上面的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
学生活动:聆听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首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验证一下同学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那么我们要用什么实验方法来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具体阐述一下。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回答:应用控制变量法。具体来说,在压力一定时,改变压力的作用面积,看物体形变多少;在压力的作用面积一定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看物体形变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我们把压力的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小桌、海绵、砝码,请同学们看PPT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我们一起来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讨论结束后,和教师一起观看实验,并得出结论
回答: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所以我们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相同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相同压力比较受力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对知识的应用。
教师活动:那么如果遇到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由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看有没有和这个类似的问题,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去解决?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可以求两者的比值,类似于速度的定义。
设计意图: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师活动: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物理中,我们给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起一个新名称叫压强,所以,压强就是一个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下面我们就局以来学习这个新的物理量。
板书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F/S
物理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活动:聆听。
设计意图:完整学习有关压强的知识。
教师活动:类比速度的学习,同学们能否根据压强公式来推出压强的单位呢?
学生活动: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²,所以压强的单位是N/m²。
教师活动:很好,我们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把N/m²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
板书 2、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那么1Pa到底有多大呢?我俄每年可以去一张报纸,将其对折后平铺在地面上,其压强约为1Pa。
学生活动:感受1Pa的大小。
设计意图:是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教师活动:PPT演示立体,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并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学生活动:思考计算,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
教师活动:同学们继续看下面的一个事例,拖拉机为什么要将履带做得很宽?同学们能用压强的知识来解释它吗?类似的事例你还能举出来吗?
提问的同时用PPT展示一些显效压强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拖拉机履带很宽时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而不至于将车身陷入泥土中。举例。
设计意图: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拉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活动:板书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那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增大压强的事例吗?是通过什么方法增大的?
用PPT展示事例并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拉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教师活动:板书 2、增大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学生活动:聆听。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学生活动:聆听。
设计意图:树立压强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1、如图所示A、B、C三个实心物体的质量相同,
它们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B C
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3、小东买了一个西瓜,用塑料袋提回家,没走多远觉得手勒的疼,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并帮他解决问题,说明其中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第九章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公式:P=F/S
物理意义: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2、增大压强: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七、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压强概念的过程,注意速度知识的迁移过程,明白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并通过具体事例、例题来及时地让学生应用知识。最后小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在荆轲过程中抓住这些步骤,才能与学生共同搞好知识的学与教。
![]() |
![]() |
![]() |
![]() |
![]() |